骨痂—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

2018-6-7 09:4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84| 评论: 0

摘要: 什么是骨痂?骨痂是指骨头受伤后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痂。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3 个阶段,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据骨折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分为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 ...

什么是骨痂?

骨痂是指骨头受伤后愈合过程中形成的痂。一般将骨折愈合分为3 个阶段,即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痂改造塑形期。也有根据骨折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和生理学特征分为撞击期、诱导期、炎症期、软骨痂期、硬骨痂期和改建期6 个不同的阶段。多种骨生长因子与骨折愈合有关,它们共同作用可刺激成骨细胞的活性,调节局部成骨。

骨痂在骨折中的作用?

骨痂出现在骨折愈合的中后期,中期也就是原始骨痂形成时期。骨内、外膜增生,新生血管长入,成骨细胞大量增生,合成并分泌骨基质,使骨折端附近内、外形成的骨样组织逐渐骨化,形成新骨,即膜内成骨。由骨内、外膜紧贴骨皮质内、外形成的新骨,分别称为内骨痂和外骨痂。

填充于骨折断端间和髄腔内的纤维组织逐渐转化为软骨组织并钙化形成骨,即软骨内成骨,形成连接骨痂。连接骨痂、内骨痂和外骨痂相连形成桥梁骨痂,其标志着原始骨痂形成。这些骨痂不断钙化加强,当其达到足以抵抗肌收缩及成角剪力和旋转力时,则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在成人一般约需12~24周。此时X线片上可见骨折处四周有梭形骨痂阴影,但骨折线仍隐约可见。对骨外膜的损伤均对骨折愈合不利。

后期也就是骨痂塑性改造期。原始骨痂中新生骨小梁增粗,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骨折端的坏死骨经破骨和成骨细胞的侵入,完成死骨清除和新骨形成的爬行代替过程。原始骨痂被板层骨所替代,使骨折部位形成坚强的骨性连接,这一过程约需1~2年。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上述过程继续进行,使多余的骨痂被吸收而清除。髄腔重新沟通,骨折回复正常骨结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医院环境
联系我们
医院优势
医生介绍
特色技术
高新设备
体检中心
中心介绍
中心环境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返回顶部